来源:正大期货 2022-04-08 12:49
“宝藏折扣店,全场2折起”,位于武汉徐东这家新开业的好特卖,颇有些街边甩卖的“倒闭服装店”的气焰。
2022年,临期商品市场热还在连续。而其中最火的业态莫过于以好特卖、嗨特购为首的生涯好物临期折扣店。
1.3元的盒装加多宝、2.3元的百事可乐、2.8元的元气森林,在不能思议的低价眼前,临期折扣店正在疯狂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固然,更令消费者好奇的是,险些相同的产物为何好特卖们和传统商超便利店的价钱有着近乎数倍的差距。
在这背后,临期食物饰演着怎样的角色、施展着怎样的作用。另一方面,依赖惊爆价的临期商品引流的折扣店又该若何确保盈利?
带着这样的疑问,奇偶派走访了线下各大折扣店,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出谜底:
1.进军一二线都会的临期折扣店,消费者还能买账吗?
2.靠卖新消费品牌的临期商品,好特卖们能赚钱吗?
3.新消费品牌降温顺临期折扣店的崛起,居然有着神秘的联系?
临期折扣店,角力新一线
“50元买了一大袋子器械,真是太快乐了”,一位刚从嗨特购消费出来的大学生向自己的同砚表达着自己的喜悦。
武汉大学疫情管控封校解封的第三天,大批学生涌入了周围街道口的各大商圈,挥洒着尘封已久的消费欲。
履历2021年临期商品热潮后,新一线都会的年轻人又多了一个“宝藏地”。
在小红书上,有关好特卖的种草条记多达2W ,大批年轻人将其赞美为“宝藏批发市场”、“薅羊毛天堂”。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临期食物行业市场规模为318亿元,延续第二年突破300亿大关,而且有望在2025年到达4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疫情的频频袭击下,与大多线下零售品牌运气相反,肩负以食物品牌为代表的尾货处置需求的临期折扣店反而越活越好。
消费者和市场远景的双重向好,临期食物行业内的头部品牌们正在重振旗鼓的结构着扩店设计。
数据显示,好特卖现在的线下门店数跨越400家,辐射局限从上海最先延伸至北京、深圳等其他十多个一二线都会。据其官网先容,未来三年品牌设计扩充门店数至5000家。另一家头部品牌嗨特购涨势同样凶猛,住手2021年年底总门店数跨越200家,北京区域门店数跨越100家。
事实上,只管2021年消费和资源市场才最先发现折扣店的价值,早在2015年电商平台就涌现了以低价为卖点的商业形式,只不外热度远不如现在这波线下临期折扣店高。
从“去库存”到“折扣”,“ToB”到“ToC”,履历了自身价值标签、潜在目的群体转变的临期折扣店正在履历行业的巅峰时期。
在好特卖和嗨特购的大本营上海、北京,两家品牌不约而同地将门店选址定为了写字楼和部门热门商圈。高人流量和低价宣传保证了门店在消费频次上相对于通俗便利店和商超有着自然的优势。
而在新一线都会武汉,大学生居多的特征,让好特卖们不得不转变思绪。
奇偶派(jioupai)走访了两大品牌的线下店发现,位于武汉徐东新天下百货的好特卖线下店在事情日的中午门可罗雀显得十分冷清,只管周边商圈和写字楼众多,但对于消费水平低于北上广深的武汉来说,单纯的低价战略已经不太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而另一家选址在武汉街道口新天下百货的嗨特购线下店状态就要好许多,周边多所高校使门店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力的年轻消费主力。
据新天下百货的事情职员透露,进驻该商圈的项目月租金一样平常都不低于8万。高昂的租金下,无论是直营照样加盟模式都显示出了对于高流量的依赖。
在进一步下沉的蹊径上,低至骨折价的各种商品,事实有没有吸引力,我们在线下探访中发现了一丝“猫腻”。
临期店不卖临期食物?
“这家原来不只卖临期商品啊,”位于武汉街道口的嗨特购店内,不少消费者“名顿开”。
从出圈至今,好特卖为首的折扣店似乎就自然地与“临期食物”绑定在一起。但从线下门店现真相形来看,好特卖似乎不想与“临期”的看法联系太过慎密。
从店内结构来看,更多以“折扣”、“白菜价”、“骨折价”的标签举行了取代。和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店肆相同,店内一半以上的空间为零食售卖区,配合日用品、护肤品,商品种类与一样平常超市并无二致,甚至还配有冰柜售卖冷饮。
品牌层面上,好特卖的商品主要分为三类:头部品牌的低折扣产物、新消费品牌的滞销产物、二三线品牌的高折扣产物。例如百事可乐在嗨特购店内就仅售卖桂花和树莓两种冷门口味。
据我们在店内考察,只管没有临期的宣传标识,店内照样有许多“擦边”临期看法的产物。
以康师傅冰红茶为例,保质期12个月的产物,在店内售卖的价钱为1.2元的产物包装上,生产日期为2021年6月12日,意味着仅剩下两个月出头的保质期。另一款元气森林海盐菠萝味苏打气泡水,保质期为9个月,生产日期为2021年9月16日,同样仅剩下两个月的保质期。
固然,从价钱上来看,3.6元相对于线下传统商超和天猫渠道的5.3元来说简直要廉价不少。值得一提的是,诸如星巴克、元气森林、百事等头部品牌均摆放在店内醒目位置,1元1瓶的依云矿泉水更是直接摆放在内店门口旁。而这些品牌的折扣相对于其他不那么着名的二三线产物来说也要低上不少。
行使相对低价的着名品牌的冷门商品举行引流,以二三线海内外品牌的产物获取高毛利,是现在好特卖和嗨特购习用的战略。
数据显示,临期折扣店的综合毛利率可达50%,有些二三线品牌的产物毛利甚至更高。而且和高毛利形成对比的,是相对较低的入门门槛。
据相关媒体报道,好特卖的门店治理接纳的是合资人模式。而成为“合资人”仅需支出不到36万元,其中还包罗有条件可退的34万元的保证金。
意味着仅需支出1.98万元的培训费,你就能治理一家门店面积跨越150平甚至更大的临期折扣店,无需肩负房租和物流,也不用为货源发愁。
凭证在武汉走访的好特卖和嗨特购门店情形来看,门伙计工人数普遍不多平均100平仅需一名伙计,人工成本和水电成本对于门店“合资人”来说是为数不多的支出。下拓至一线都会后,大学生居多的武汉,这种“新鲜”的零售方式也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据统计,4月2日晚上7时,清明放假的前一晚,街道口嗨特购店内的主顾已经突破了100人。
品牌能够获取品牌厂商的推广费,合资人能够行使临期的看法引流,最后配合赚取高毛利营收,消费者也愿意为“折扣”买单。一举三得的操作,让好特卖们纵然不重振旗鼓的把自己包装为临期食物店也能为这种商业模式代言。
问题是,做品牌们的“墓地”,是一门久远的生意吗?
新消费品牌摔倒,好特卖们吃饱?
把一些新消费品牌和洽特卖为代表的临期折扣店相提并论,有两个逻辑。
首先,2021年万众瞩目的新消费赛道履历了冰火两重天,茶饮、速食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潮水退去。无论是一级市场照样二级市场,品牌们的吸引力在连续下降,纵然自动下调估值也无济于事。而临期食物赛道似乎此消彼长,最先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好特卖自2019年底确立以来,已经获得了5轮融资,最新的B轮融资时间为2021年的8月中旬,正是新消费行业融资数目大滑坡的一月。嗨特购,在2022年1月刚获得了最新一轮战略融资,已往1年吸引了Star VC、王刚、险峰长青等着名投资机构的关注。
甚至连互联网巨头都亲自下场做起了低价折扣的生意。
其中着名生鲜超市盒马除了在盒马鲜生设有临期食物专区,还在长沙、重庆等地开设了盒马奥莱店,目的直指临期折扣市场。从这一角度来讲,新消费浪潮的褪去,对临期折扣品牌的生长起到了至关主要的作用。
其次,临期食物折扣店,一定水平上消耗和处置了大量新消费品牌的不良库存。
临期食物与新消费品牌之间的距离,看起来犹如天堑。后者优美、时尚的标签,更相符年轻人的审美和喜欢,与陈旧堆砌的库存商品质格不入。
然而走访了好特卖、嗨特购等临期折扣店后,彻底推翻了我对于两者关系的这种认知。元气森林、拉面说、星巴克、百事,另有无数叫不着名字的小众品牌,这些着名品牌的冷门或库存产物,被一线渠道甩掉,现在悄悄地躺在临期折扣店内被当成了引流的工具。同时,那些挤不进一线渠道的新品牌,或是谋划不善的老品牌,也获得了整理库存自救的时机。
为了验证这两个逻辑的可行性,一个可举的例子是去年风头正劲的网红面食物牌拉面说。据《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生长洞察讲述》数据显示,刚刚已往的2021年食物饮料是融资事宜最为频仍的细分领域之一。
而拉面说背后的公司上海锐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品牌2017年确立以来获得了多达6轮的融资。然而其最新一轮融资停留在了2021年1月7日,至今已有15个月。最近曝光的土坑酸菜事宜,更是让消费市场对以面食为代表的速食产物的食物平安信托跌至了谷底。
在这种靠山下,一度挑战康师傅、统一的拉面说,泛起在临期折扣店嗨特购内,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在嗨特购,一份拉面说12.8元的单价也比天猫渠道上的价钱要廉价7元之多。
有着名新消费品牌做引流招牌,同时也能为厂商解决滞销产物的库存聚积烦恼,新消费品牌和临期折扣店完成了相互成就。
固然,消费市场的存在合理性能够注释得通,并不代表这门专注于库存尾货的生意就能够一直走下去,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来自于消费频次。
鉴于门店内商品漫衍的特征,消费者很难找到一款真正值得复购的“明星产物”。作为对于大部门消费者仍处在非刚需阶段的零食行业来说,单次低价消费的新鲜感事后,很有可能面临被甩掉的悲凉运气。
这也无疑让好特卖、嗨特购在内的临期折扣品牌加倍重视对于可靠货源的选择和争取。
写在最后
“把全球名品汇聚在你身边的宝藏折扣店”,好特卖的门店口这样界说着自家品牌的价值。
库存生意,一直以来都潜藏在鲜明亮丽的消费零售品牌的背后,黯淡且无名。现在,却“因祸得福”走在了聚光灯下。
在疫情的连续影响下,市场的消费观再次回归勤俭节约,不再盲目追求品牌价值。这也与临期折扣店的最大卖点不约而同。
事实上,现在临期食物多达3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还只是以1%的库存沉淀盘算,一旦这一数据继续上升,市场远景不能估量。
固然,与任何其他零售食物品类一样,临期折扣品牌们也在经受食物平安的磨练。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好特卖的投诉多达174条,众多消费者将矛头直指品牌售卖过时产物。可见纵然以临期为看法,无视食物平安依旧无异于画地为牢。
另一方面,除了兜底难题,好特卖们也面临着无新故事可讲的尴尬田地。从一线都会到新一线都会再到下沉市场,随同着消费水平的下降,临期折扣的看法越来越趋向乏味。头部品牌的滞销产物,难以成为好特卖们真正的护城河。
而上述两点无不都指向了对于货源治理的创新。更直接地说,新消费品牌“引流产物”的竞争力崎岖将直接决议品牌的可连续生计力。
或许,2022年围绕临期折扣市场的竞争,又将成为争取新消费品牌的另一大战场。
————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