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大期货 2024-07-16 11:17
去职博主的热度在小红书上刚过,新的流量密码——招聘帖又兴起了。
有博主分享,一条帖子加上招聘、求职、大厂、裁员等tag,再配上“听说在小红书招人很容易”的俏皮梗,点赞轻松过千,三天内能有几百条回复和私信,夹杂数十封简历。
小红书上的招聘帖
有人挖苦,当 “去职博主”们重新回去上班,招聘帖的盛行也变得不难明白了。
然则在小红书上招聘的体感,又和传统招聘平台完全纷歧样,招聘双方都带着一丝矜持,和一丝纷歧样的期待。
招聘方不再强势,而是抱着实验的心态,想要在小红书上找到更兴趣导向、更容易相处、岗位要求更特殊的候选人;求职者不再一启齿就是“薪资若干”“可以面试吗”,而是先发神色包交同伙,纵然被拒也会多问一句求职建议。
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和社区气氛,看似提供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招聘平台的渠道,解决了一部门人的招聘求职需求,然则水面之下,隐忧也不少。
由于在小红书上宣布招聘信息险些没有门槛,其中也存在一些打着高薪招聘,实为虚伪信息甚至恶意诈骗的情形。小红书也在招聘帖上标注了“注重平安,请郑重甄别对方信息”的提醒。
招聘行业耐久存在需求错配、资源错配、供需错配等难题,这些难题给了高流量和高用户活跃度的平台一个介入招聘营业的时机,但这些平台上宣布的招聘帖到底是时机照样陷阱,用户需要擦亮眼睛。
在小红书招聘火了,成不成看运气
小红书上招聘的帖子不少,许多都有上百的点赞和谈论量,而这些帖子背后的招聘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是企业HR和猎头。
有7年岁情履历的猎头“*的张张”(下称张张),近期就在小红书频仍宣布招聘帖。
“叨教有人愿意去越南做HR么?正经岗位。”这份越南外派人力认真人的招聘帖发出之后,张张收到了近100条谈论,有的人会越南语但没有HR履历,有的是资深HR然则不会越南语,另有人询问是否有越南当地其他的事情时机,人为和福利若何。
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她宣布的其他外洋招聘帖的谈论栏里,此前,她还宣布过首尔HRBP、西班牙电力行业销售司理、土耳其财政司理等岗位。
之以是选择在小红书上举行招聘,张张看中的是平台的差异化人群和免费宣布。她向「定焦」提到,外派职员自己圈层较窄,传统招聘平台的人才库相对饱和、候选人也不会实时更新,很难收到匹配的简历。同时,猎头很难为了一个岗位去开通差异国家的付费招聘平台账号,小红书上群集了漫衍在各个国家的中国人,猎头可以免费使用标签找到相对精准的人群。
小红书也被许多猎头用来处置外洋企业想要招聘海内事情职员的需求,在领英中国关闭服务之后,这部门跨国招聘的需求,被小红书部门承接和消化了。
另外一类是创业公司老板亲自下场“捞人”,和和气气文化流传首创人张雷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月初,在通例渠道没有招到合适人选的情形下,张雷选择在小红书发帖招聘,不到一个月就招到了三名客户执行。这个帖子现在另有源源不停增添的互动量,“甚至有别家公司的老板在我的谈论区招人”。
来小红书招人,与其公司属性有关。在文娱行业打拼快10年的和和气气,一直有耐久互助的大客户。张雷以为,客户执行是一份“不算太难,但想要做好需要一点热爱”的事情,而靠兴趣驱动来找事情的年轻人群体,在小红书上相对更多。
招聘帖发出之后,张雷一下子收到了四五十份简历,近200条谈论和数不清的私信中,有些人是不相符要求的、有些人是降维袭击的(好比有中央美院的硕士和外洋名校的留学生前来求职),张雷一边向对方注释“不合适”,一边也会给出一些职业设计的建议,“这样的人招来了也用不长,对双方都不认真”。
另有一类是公司营业职员来小红书上找同事。
在小红书,另有不少大厂人亮明自己的身份,以“想要调岗来给自己找继任”“马上实习竣事,有人来接班吗”为由,宣布岗位的内推时机,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围观和咨询,岗位内推也一度成为一门大厂人抢手的副业。
某大型AI企业的营业主管小乔,由于HR最近对照忙,需要自己给组里招聘一名运营人才。没有太多时间在传统招聘平台上批量翻阅简历,又想找到合眼缘、好相处的同事,小乔最终决议先在小红书上碰碰运气。
帖子在小红书上宣布一周后,她收到了异常多的私信和近一百条谈论,但情形和预想的完全差异。许多完全没有相关事情履历的人也向她发来了面试申请,她只能在前期相同环节一直拒绝别人,最终只筛选出3小我私人进入面试,也都卡在了二面,由于向导想要更专业的熟手。
由于人人天天在公司的时间很长,小乔原本不想把招聘做成一件冷冰冰的事,希望找到更合得来的同事,但最终由于岗位需要求职者既懂手艺也懂金融场景,专业性要求较高,最终照样转向传统招聘平台举行招聘。
总结来看,小红书由于用户群体的多样化和年轻化、流量的精准推荐以及友好活跃的互动气氛,确实可以辅助部门招聘方找到自己想要的候选人,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有时性,同时也需要破费许多隐形的成本。
非典型招聘,成本比想象中高
不难想象,在小红书这个原本人人用来休闲放松的平台举行招聘,其招聘体验、流程和用户画像,都和传统招聘平台完全差异。
多名招聘方的感受是,浏览小红书的用户自己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图,属于有时被触发的念头,也没有提前做好响应的准备,而传统招聘平台的用户目的明确,会自动推进招聘流程。
1块钱的沈阳特产,治愈多少避暑游客
许多招聘方在小红书上都遇到过毫无实习履历、毫无简历准备、毫无求职sense,仅有一颗求职心的用户。“他可能会口述一下自己的职业和教育靠山,也没有简历,就让我给他推荐事情时机,让人啼笑皆非。”张张称。
另外,传统招聘平台以手艺点、行业、薪资水平为筛选导向,但小红书是以兴趣、圈层为筛选导向,因此招聘方在小红书无法一眼看清求职者的靠山和画像,合不合适要靠聊,需要花更多时间领会相互。
张雷还注重到,求职者可能有同样的感受,他们也并不清晰招聘方的真实身份、或者并不领会岗位的详细要求,招聘方需要向前来的每一位咨询者举行“科普”,注释成本异常高。“双方都很模糊,拉高了相互筛选的成本”。
在这个历程中,招聘双方都市起劲让对话看起来加倍具有人情味——在招聘平台人人会直接进入正题聊面试和薪资,而在小红书上,人人的预期都对照低,会先相互问候交个同伙,纵然预感不能进入面试环节,也会聊两句其余、相互给点建议,“‘生意’不成也可以做同伙,招聘不再是冰凉的单向相同”,张雷告诉「定焦」。
在小红书上,求职者虽然没有靠山简介,然则有招聘软件上没有的生涯化的账号内容,而对于账号运营的主要性,差异人有差异看法。
有的HR喜欢账号内容厚实的求职者,以为这样的求职者可信度更高,手艺点更多、人设也更厚实。
有的老板则不会选择社交账号运营得很好的求职者,张雷看到许多求职者将小红书账号的破万粉丝数写进履历,当成自己的加分项,但在他看来,社交账号的太过谋划,背后反而折射出了一些负面的信号——精神重心分配与事情有冲撞、有上班需求但也有当博主的退路。
除了相同和筛选的成本,多位招聘方都提到了在小红书上招聘的另外一项高昂成本,那就是在相符社区运营规则的条件下,举行JD(岗位形貌)宣布、简历投递和联系方式获取。整个流程对照长,且容易在不熟悉规则的情形下被判违规。
在小红书招聘,适合招聘的岗位种类也有所限制。
多位招聘方告诉「定焦」,有定向圈层、手艺门槛不高、通用型的事情,小而美、兴趣驱动型、非专业手艺型的公司,更适合小红书上热爱生涯的年轻人的画像。
在上市公司事情的资深HR晓莉,就曾在小红书上给自己的孩子找了一个家教,由于是私事,不能直接用公司账号招聘,传统招聘平台也无法以小我私人名义举行招聘,托同伙先容的周期又异常长,小红书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晚上就收到了三四份不错的大学生简历。
厥后,她也曾经实验过在小红书注册公司账号举行招聘,但事实证实并不匹配。她向「定焦」注释,若是是好招的岗位,在招聘网站宣布信息,一天能收一两百份简历,没有需要通过这样曲折的方式;若是是欠好招的岗位,一样平常会有欠好招的缘故原由,要么是薪资低、要么是有特殊要求,这种需要他们自动去搜索,或者通过猎头推荐,在小红书上很难精准匹配。
不能否认的是,在小红书、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许多上市企业、消费品牌也会注册公司账号宣布招聘信息,或者举行转发*送offer之类的流动,但这些行为的品牌宣传目的大于现实招人目的,账号运维职员和岗位招聘职员也并不属于统一部门。
“流量密码”之下,隐忧不少
为什幺小红书上的招聘帖突然火了?
一方面和这两年互联网行业连续降本增效,大厂一再爆出减员新闻有关,另一方面,2024年的1179万大学结业生即将涌进职场,他们最先在各个招聘平台广投简历。
中国在线招聘行业已走过27年,只管传统招聘平台如前途无忧、智联招聘、猎聘和BOSS直聘等依然火爆,但那里人多热闹,那里就能举行招聘,到了今年,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最先有人宣布招聘需求。
同时,随着此前小红书“去职博主”的热潮,整个职场、面试、招聘相关的话题在小红书上变得越来越热,同类型的帖子也正在酿成可以无限复制的模版,被各种怀有差异目的人前来分一杯流量的羹。
在脉脉、BOSS直聘上刷累简历的年轻人,转头在小红书上最先频仍刷到招聘的帖子,但逐步的,他们发现了纰谬劲的地方。
阿兰是一名杭漂,今年她选择从老本行跳出来转型电商,但发现在电商之城杭州,她这样的小白并不吃香,BOSS直聘上的信息大多是不读不回或者已读不回,就想着去小红书看看相关行业的情形。
虽然阿兰不是抱着求职心理去刷小红书的,却能频仍刷到招聘的帖子,也在内里刷到过理想型的岗位。考察几天之后,她发现,“这些招聘帖里,藏着不少雷”。
其中许多公司不会在帖子里写明薪资局限,甚至不写事情地址、事情时间、详细岗位,主要的信息一个不提,只写自己正在招人,指导用户私聊。
她在向这些招聘方投递简历和相同之后发现,许多公司都是抱着“低薪招人”的目的在小红书上招人,由于往往她发了期待薪资后,就没人再回复她了。
而在正规的招聘平台,差其余岗位时薪是有尺度的,纵然是跨行投递简历不领会行情,相同历程中系统也会弹出这个岗位的平均薪资局限供参考。
另外,她还考察到有些招聘帖存在岗位虚伪等情形,她曾经在小红书上接过一个面试,厥后发现招聘方指导她签约MCN公司,内里含有许多纰谬等的条款。
有专业招聘人士向「定焦」指出,由于社交平台不会举行严酷的资质筛选,宣布招聘和网络简历都险些毫无门槛,一些存在资诘责题、谋划问题,或者人事配备不到位、留不住人的公司或个体户,会在平台上举行招聘,其中甚至还存在许多圈套。
由于求职者无法判断公司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高薪招人”的帖子里,也混杂着一些虚伪信息甚至是诈骗信息,这更增添了招聘双方的信托成本。值得注重的是,现在小红书的每条招聘帖上,都有标注“注重平安,请郑重甄别对方信息”的提醒。张张和小乔都在谈论区和私信被质疑过“是不是骗子”,无奈之下她们只能晒出工牌举行自证。
要想在小红书上乐成拿到offer,求职者需要记着的一点是,无论在什么平台看到招聘信息,面试、入职流程都应该跟正规招聘平台一样,看到高薪或时间自由等诱人条件,更需要多花时间甄别。
“在正规招聘平台上搜不到的公司基本上都纰谬劲,向小我私人收费的HR和猎头90%都是骗子,只要以为有一点不靠谱,纵然放弃这个看起来不错的时机也不要盲目把自己套进去。”张张提醒道。
大部门招聘行业人士也并不赞成社交平台提供专业的招聘营业。他们以为这会涉及小我私人隐私问题,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叫momo,实在就是想隐藏自己,利便在网上偶然发狂,一旦账号和求职挂钩,“又会有一种时刻被监视的感受。”
纵然是专业的招聘职员或是亟待找事情的待业青年,也不是每个时刻都希望看到求职信息,当他们打开社交平台准备放松一下时,就让社交的归社交,事情的归事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兰、晓莉为假名。
————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