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期货咨询热线

行业动态>>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
合肥:若何从「三五都会」到万亿俱乐部?-香港期货

来源:正大期货  2023-08-31 11:15

安徽合肥,曾经东部都会最没存在感的一座省会都会,但现在的合肥一再在种种都会榜单“霸榜”:科研都会前二*、天下新一线都会*、国家创新型都会前十、人口增速最快的省会都会……

近年来,合肥更以“最牛风投都会”迅速出圈,成为经济强市里的一匹“黑马”。

从省内都会谁都不待见到经济快速崛起,合肥的逆袭之路走了几十年,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

历史深处的合肥

网上一直有个讥讽合肥名字的段子:两个胖子,打一座都会的名字。

着实,合肥尚有个体称——庐州。

不外,合肥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比“庐州”要早许多年。

安徽省属于江淮区域,长江和淮河横贯东流,将全省划成皖北、皖中、皖南三个部门。江淮之间峰峦绵延、岗丘升沉,合肥像一颗珍珠镶嵌在江淮分水岭的南侧、皖中平原的北部。

不外,古时的“合肥”,多写为“合淝”。

合肥的“肥”,着实来自淝水之意。

长江与淮河将安徽省截成了三段,合肥恰利益在安徽中部、江淮之间。

自江淮分水岭两侧起源的淝水(今东淝河)和施水(今南淝河),一条途经淮南寿县,北入淮河;一条通过浩渺巢湖,南下长江。二者分道扬镳,又在此地相合,是为合肥。

千百年来,这里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吴越文化的融会地带,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水声一直回荡在古城墙的砖石里,从未干枯。

史书中最早提到“合肥”,可追溯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所谓“南北潮”,是指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淮河在宋代之前是直接入海的)。正是通过便利的水路,当地的土产物资经江淮水道,运输到各地。

“合肥”一名虽始见于《史记》,但经厥后多方考证,秦朝始有“合肥”一称。

秦帝国统一天下后,执行郡县制,置合肥县,属九江郡。

西汉承袭秦制,依旧设为合肥县;东汉建武时期,元勋坚恒被封为“合肥侯”;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取合肥后,又任命顾雍为“合肥长”,合肥的名字才逐渐为人熟知。

汉承秦制,郡县之上设置州,合肥隶属扬州九江郡,西为六安国,南为庐江郡。

三国时期,合肥属曹魏阵营,孙权亲率十万雄师围攻合肥,守城的魏将张辽仅有七千人马,苦苦坚持了一百多日。

危急时刻,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乘天黑偷袭敌营,吴军大北,孙权差点当了俘虏,由此缔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类型,“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就此在合肥撒播千年。

正因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南北所必争”,历史上另一则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样与合肥有关。

公元383年,谢石、谢玄率领东晋的8万军队,在寿州城下淝水两岸战胜了前秦苻坚的90万雄兵,史称“淝水之战”,这场战争就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与寿县相连的淝河两岸。

随后千年,合肥一直是兵戎相见的战略重镇,兵家接踵,干戈不停。

那么,合肥又为什么更名庐州呢?

这是由于隋开皇初年(581年)将南朝合州改为庐州,辖合肥等县,庐州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元朝在此设庐州路,明朝把“路”改为“府”,明清两代,“庐州府”便成为了合肥的另一别称。直至清朝,合肥都是庐州府下辖的一个县。

民国时期,庐州府被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遂成为安徽省省会。

古往今来,无论“合肥”照样“庐州”,历史早已深深融于这座古城的血脉,但合肥的故事才刚刚最先。

2

尴尬的“带头年迈”

解放后,由于合肥经济体量着实太弱,安徽曾思量将省会选在省内经济更蓬勃的都会,为此上报中央。

1958年,毛主席视察合肥后立刻指挥:“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思量,似较相宜”。

省会定于合肥,就此一锤定音。

合肥地处安徽中部,地理位置主要自不必说,但那时安徽省思量另择省会,也不是没有原理,由于基础着实过于单薄。

合肥解放时,民间戏称为“三五”都会,即城内5平方公里、5万人口、5家作坊,即是合肥最初的家底。

直到毛主席视察那年,合肥的国营工厂不到百家,全市工业总产值刚跨越万万,远不及北面的蚌埠和南方的芜湖。

都会穷到连机场跑道都破破烂烂,令人心酸。

有一次,一直乘坐火车的安徽省委书记心血来潮,想从合肥坐飞机去北京,效果遇上大雨,简陋的机场跑道基本没法让飞机滑行。

省委书记没设施,只好改乘火车。可昔时的合肥到北京还没有直达线路,得从蚌埠市中转,才气正式出行。

正是由于合肥的生长始终不温不火,作为安徽省会的职位一直饱受质疑。

看到省内的“带头年迈”穷到自顾不暇,很长时间内,皖北的“小兄弟”们个个桀骜不驯,基本不待见这个“年迈”;皖南的“忠实孩子”闷声不响,也很少自动与“年迈”亲近。

而合肥周边的马鞍山、滁州等市县,由于紧邻南京,硬是抛下“年迈”,与南京不停“眉来眼去”。

合肥空有“胖子”的名号,着实经济上“瘦骨嶙峋”,总带着几分“无可怎样花落去”的尴尬。

虽然隔邻的南京也同样被省内“小兄弟”指指点点,但绝没有像合肥混得这么惨,在省内毫无职位。

安徽那时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跨越万万人,有1/4来了南京,才令其有了“徽京”的戏称。

合肥也不是没有都会工业计划,毛主席视察那年,合肥的都会定位是一座以纺织工业为主的生产都会。

根据国家计划,上海市连人带厂搬迁了多家棉纺织企业来到合肥,都会东部被计划为重大的纺织生产基地和种种工厂区,西南郊则漫衍着一所所高校院所和工业区,形成社会主义工业都会的雏形。

1982年,合肥又被定位为我国主要的科教基地和建设中的铁路枢纽都会。确定了合肥“一核三翼、风扇结构、绿围绕城、田园楔入”的都会空间生长的劈头形态。

由于市内绿荫围绕,景物秀丽,合肥这种具有田园式、生态型的都会计划结构被称之为“合肥模式”,并作为经典案例写入中国都会计划学科的教科书《都会计划原理》,被誉为典型之作。

可景物好归好,经济总上不去,着实急人。

生长了几十年,合肥这座省会都会的经济总量直到1984年才跨越芜湖,1989年才委曲遇上安庆。

合肥穷归穷,科教的底气却很足。

随同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相继确立,为合肥成为科教之都,通过科技产业快速崛起埋下了伏笔。

合肥重视科教,最值得一提的,即是其在难题时期绝不犹豫接纳了中国科技大学。

3

合肥有个“裤子大”

在合肥,你只要说“裤子大”,当地人便会意一笑,那是“中科大”的合肥方言简称。

1958年,中国科学手艺大学降生于北京玉泉路。

那时中科院为培育中国的科技人才,从三军以及中科院各院部、研究所紧要调拨装备和人力,首批1600名新生从天下各省市择优录取而来。

中科大的首任校长是郭沫若,他那时也是中科院的院长。给学生上课的是华罗庚、严济慈、陈景润这样的学术大咖。

惋惜建校第八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动乱最先,随着一纸《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中科大被要求立刻搬离北京。

中科大搬去那里成了中科院及校方头疼的事,那时看中的湖北、江西、河南都拒绝了中科大。

最终,中科大获得新闻,搬迁到安徽。

那时,只有安徽省的李德生站出来说:“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中科大最初落脚是安徽安庆,但由于当地能提供的资源有限,经李德生拍板,将省齐集肥西南角的合肥师范学院,让给了中科大作校址。

那时所有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却是合肥能拿出的*条件。

中科大虽说落户合肥,但心里念兹在兹北京,多次争取申请回迁到北京。

可由于北京原址除了部门办了中科大的研究生院,尚有许多被其他单元占有,市区着实腾不出更多面积办学,中科大回京的愿望彻底破灭。

这时代,中科大还实验搬去上海、南京等多数会,但无一破例由于种种缘故原由被婉拒。

这一切,合肥都看在眼里,不仅啥也没说,反而千方百计做好保障事情。

上世纪80年月,合肥全市电力主要,连工厂都只能错峰供电生产,可中科大说做科研不能断电,合肥市政府便将其列为重点电力保障单元,政府机构都只能排在后面。

合肥冬天没有供暖的习惯,但中科大北方来的先生说不习惯,于是合肥市政府便给中科大每间课堂和宿舍都安装了暖气。

要知道,直到三十年后,合肥主城区和三个开发区才享受到集中供暖。

供电、暖气今天看没什么了不起,却是那时穷但执着的合肥准许:中科大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没有,我们也想设施提供!

甚至,合肥在最穷的时刻,面临中科大的建设依然慷慨解囊,每年拨付的科研经费远超本省的几个“亲儿子”。

中科大终于体会到,这个都会虽然不大,然则很温暖。

从那时起,中科大不折腾了,最先至心实意与合肥市“过日子”。

汽车芯片,三路进攻

中科大的“外家”中科院对此心知肚明,也很早在合肥结构科研建设。

离合肥市区15公里的董铺水库,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岛,合肥人称为“科学岛”。这样的科研环境,走遍全天下都难找到第二处。

1965年,中国科学院在此确立物理研究所,开启了合肥高端科技研发的序幕,获得了合肥市的鼎力支持。

经由五十多年的建设,中科院合肥分院已是天下甚至全天下最*的科研机构,这里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尚有“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所有研究项目在全球局限都是数一数二的尖端科技。

由于对科学的敬重,合肥终于不再是东部省份的“无名之辈”。 

1999年,拥有*国家实验室的合肥被定为天下主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华东区域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主要的中央都会。

2017年,合肥成为天下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都会之一。另外三个都会,划分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中科大不仅给合肥带来了厚实的科技人才,更给合肥带来了智能语音、量子通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产业,动员都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和飞升。

从与中科大的结缘不难看出,合肥的“上位”或许是个有时,但今后又成为省内都会艳羡的“霸都”,却是这座都会的气概气派和刻意带来的一定。

4

创投“牛城”

合肥有句俗话,叫“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

“押宝”京东方、千亿资金“投注”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对于这些合肥市政府经典投资案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合肥市政府的这些“神操作”,不仅让合肥赚得盆满钵满,更让无数人归结为“合肥的运气着实太好”。

可情形真是这么简朴么?

当初令合肥市政府“一战成名”的,是昔日“砸锅卖铁”引进京东方的决议,曾让业内惊呼“合肥市疯了!”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急影响,海内著名的半导体显示生产企业京东方举步维艰。

彼时,京东方曾向深圳等一线都会求援,希望他们能脱手相助。可这些财力雄厚的都会犹豫不定,都怕捡了个“烫手山芋”。

合肥市政府知晓后,经主要向导班子的讨论后,决议接纳京东方落户,甚至不惜停掉在建地铁等项目,准许拿出90亿元资金,与京东方配合投资175亿元,敲定了海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

可事实上,即便暂停市政项目,面瞄准许的巨额资金,合肥市政府依然有不小的资金压力。

这年合肥的GDP只有1665亿元,合肥市财政收入仅300亿元的规模,可谓是“当了裤子都不够”。

正好,合肥之前组建的建投团体施展了主要作用,通过撬动社会资源跟投,举行定向增发,乐成召募了60亿元社会资金,合肥最终只出资30亿元。

现在,京东方在合肥的产业结构最完整,投资跨越1000亿元,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产值400多亿元,合肥也借此成为了海内显示产业的新中央。

这种政府出头找项目,行使产投融合模式,合肥市在后期引入维信诺、蔚来汽车等众多重大项目都屡试不爽。

若是说投资招引京东方、蔚来是“移大树”,创投资源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投资则更像是“育树苗”。

而小心栽下树苗,又全心呵护生长的即是合肥产投团体。

2015年3月,合肥产投团体确立,其与华登国际、华芯投资、国投招商等众多投资机构相助设立了十多只参股基金,通过创投指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源6倍多。

其中,合肥产投最典型案例即是长鑫项目。

长鑫项目,是中国大陆*拥有完整手艺、工艺和生产运营团队的DRAM项目。该项目建设3座12英寸DRAM存储器晶圆工厂,打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存储器芯片国产化生产基地。

合肥产投与华登位金、兆易创新等相助,通过“产投系”基金群聚焦产业上下游投资,在合肥及周边构建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

随着填补海内空缺的*DRAM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合肥又有了“中国IC之都”的赞誉。

算起来,天下比合肥“有钱”又有厚实投资履历的都会许多,可为何偏偏是合肥被称为“最牛风投都会”?

5

合肥不是“赌城”

许多都会在夸赞合肥的投资眼光好时,也会悄声嘀咕:合肥是一座“赌城”,险些回回“all in”;却基本小输而大赢。

说到底,似乎这些风险极大的项目,合肥都是靠“赌运”赚回来的。

这可真是小看了合肥。

别忘了,合肥拥有中科大等多家高校智库资源,而且一直有着求贤若渴的态度,所有投资项目*不是靠赌,而是确立了一套完整的项目发现机制和投资决议机制。

近十年来,合肥每年都市组织上百支专业的招商团队,紧盯产业和市场前沿,不仅实时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还培育了大批懂市场又懂政策的专业人才队伍。

为此,合肥市政府还准备了一件“隐秘武器”,这是由合肥市投促局向导牵头,14个局机关事情职员编写的《合肥市重点产业招商指南》。 

这本册子中,关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语音及人工智能等合肥市未来重点生长的产业,都被梳理成篇,每一个产业的生长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情形、重点目的企业、招商对接平台,都被清晰地以文字、表格、图表等方式出现,招哪些商、到哪些地方招商、以哪些企业为重点、通过什么方式招商,一目了然。

书中不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行业讲述,对每个细分行业都有着专业仔细的剖析,每年还会凭证产业趋势举行增减。

用其他省市看过这本册子的官员的话来说,“这就是我们与合肥产业投资上的差距”。

既有专业的投资治理队伍和直投能力,又有与社会资源参股相助的厚实实践,合肥的产业投资和招商才气无往晦气。

停止2022年底,合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4家,数目仅次于上海、北京、苏州、深圳、杭州等都会,居天下第六位。

合肥种种风投项目落地,靠的就是“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即用市场的逻辑找事,用资源的气力做事,这被其他都会称为基金招商领域的“合肥模式”。

可当天下竞相前来学习基金招商“合肥模式”时,合肥却又在悄然升级,在全市局限内纵深推进“创投都会设计”。

合肥的“创投都会设计”是“合肥模式”升级版,是以基金为抓手,群集资源、挖掘项目、研判项目、匹配项目与资源的新投资模式。

自2022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通过“线上 线下”等方式,“创投都会设计”累计推介产业项目70余个,吸引84家投资机构介入,乐成为北京茗泽、科力北斗、正弦空间等企业争取到融资支持,签约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

合肥的“创投都会设计”,焦点是政府主导的母基金,目的是施展“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让更多资金精准投向产业转型、撬动招商引资。

根据参股基金投资企业的生长阶段和投资领域,合肥市政府指导母基金执行产业、科创、天使三个种别分类治理参股基金,通过指导社会资源,放大资金规模,都是为了服务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要害产业及科技创新生长。

所谓“芯屏汽合”与“集终生智”,是合肥市对计划中的新兴产业的一种简称。

“芯屏汽合”中,“芯”指芯片,“屏”指平板显示,“汽”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械人,“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都属于合肥新兴产业战略结构的主要组成部门。

而“集终生智”是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平安应急、智能终端、生命康健、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专家入库。主要包罗科学普及、学术交流、人才举荐、遴选评审、咨询论证、决议咨询等内容。

有目的,又有方式,合肥创投才气取得那么多的绚烂战绩。

6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合肥这些年的经济提升,同时随同着都会名目的不停改变。

合肥市在2000年之前,都会晤积仅22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不到300万人。

不仅都会首位度不高,都会空间有限、都会品质不佳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合肥施展安徽省域中央都会作用的瓶颈。

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约请海内着名计划设计专家,经由充实讨论,提出了“做足巢湖文章,向湖推进,借湖腾飞,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生长战略。

凭证专家建议,连系合肥地理现状,合肥市最终形成了“141”都会生长战略——刷新提升焦点主城区,加速老城区刷新措施,周全提升都会功效;依托主城区,在主城区的东部、西南部、西部和北部建设四个都会副中央;沿巢湖偏向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区,即今天的滨湖新区。

经由十年生长,合肥通过城区刷新,实现了从“环城”到“滨湖”的演变,尤其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破万亿,有力地支持了都会的稳步生长。

但合肥的面积依然有限,于是又盯上了近在咫尺的巢湖。

巢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虽然紧邻合肥,但始终在旅游和环湖经济上没能充实施展出效应。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今后合肥市揽八百里巢湖入怀,从“滨湖时代”进入“环湖时代”。

2013年,合肥市在征集了各界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都会名目计划,即一个主城区(“141”整体)、三个副中央都会(巢湖、庐江、长丰)、三个产业新城(合巢、庐南、空港)、一个环巢湖生态树模区,形成了“主城 卫星城”模式的都会空间结构。

合肥为此喊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生长目的。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准合肥市为长三角副中央都会,合肥与长三角关系也越来越亲热。

这一时期,合肥昔日交通生长的短板,随着合福高铁、合郑高铁、合新高铁、合蚌连高铁、合安九高铁、商合杭高铁等的接入,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成为长三角都会的主要交通枢纽。

2017年,合肥在乐成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后,又乐成确立国家森林都会,正雄心壮志打造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央都会。

合肥也变得越来越有钱,经由十多年的起劲,合肥的GDP也从2001年的363.4亿元,上涨到了2017年的7191亿元,合肥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102户猛增至1189户。

2020年,合肥GDP首破万亿元大关,不仅顺遂迈入“万亿俱乐部”,同时还成为了新一线都会。

2022年,疫情苏醒后的合肥GDP为12013.1亿元,同比增进3.5%,高于天下0.5个百分点,天下省会都会排名第十,就连人口增进也跃居长三角前线,跨越了上海、南京、苏州等都会。

因此,现在的合肥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多大的项目,都有钱拿得脱手,都有人能做事!”

若是说合肥之前的“胖”是“虚胖”,那么合肥现在的生长完全是依附“合则两利”的原则,通过扶持种种高新企业,武断投资产业项目,终于吃成了一个“胖子”。

幻化莫测的未来,只有用转变应对。一起偕行,没有天之骄子和幸运儿,只有风雪中的寻路人。

合肥的生长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投资眼光,但更离不开沉积气力创新求变的意识。

这是应对这轮循环的底气,或许也是变数时代的谜底。




————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38樓   电话:   正大期货竭诚为您服务
Copyright © 2007-2019 香港正大国际期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