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期货咨询热线

行业动态>>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
共享充电宝「没电」了?

来源:正大期货  2022-04-07 10:04

自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出行、外出聚餐和娱乐的次数均大幅削减,绝大多数线下业态受到影响,而殃及池鱼的尚有供门店主顾使用的共享充电宝。

仅仅40天,15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获得40余家投资机构的融资,融资金额总计为12亿元人民币,险些是共享单车行业同期时所获融资金额的5倍——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在中国共享经济生长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但一片繁荣的情景很快随同着第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闭出局而支离破碎。2017年10月,乐电宣布住手运营共享充电宝营业,并收回所有共享充电宝装备,还提醒用户实时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

此时,距离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绚烂时刻仅已往半年,行业尚未进入盈利期,便先最先了洗牌期,这个行业也因此引发了民众的团体质疑:共享充电宝事实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照样资源方炒作的虚伪泡沫?

若是从行业外面生长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较难脱节“虚伪泡沫”的嫌疑。停止2017年12月,有十余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从共享经济的风口跌落,化作历史的灰尘。

但若是从行业数据来看,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又是真实存在的,2021年,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靠近4亿人,市场规模靠近200亿元,甚至还降生了一家上市企业。

2021年4月1日,共享充电宝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市场占有率跨越34%的怪兽充电乐成上岸纳斯达克,如愿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上市首日总市值为21.29亿美元;二是街电与搜电充电宣布合并,母公司命名为“竹芒科技”,由新董事会配合决议两大品牌的生长战略。

然而时隔一年后,镇静再次被打破。

2022年2月,共享充电宝行业因“小电裁员2000人”的听说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该听说,小电回应称,公司不仅没有裁员,还在营业形态上有了新的升级,并示意小电今年的营业定位是生长“直营 署理”模式,为此对公司组织架构和岗位举行了调整优化。

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依赖直营模式和署理模式拓展市场。在此之前,小电有跨越90%的点位均属直营,而小电钻营转型的另一面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大多仍陷于亏损泥沼,在融资缺位的情形下,直营模式之重已无法蒙受。

一位共享充电宝行业考察人士向「创业最前线」示意,拥有商家的点位优势是共享充电宝企业致胜的要害因素,但由于难以掌握点位的议价权,只能被迫提高给商户的入场费及佣金,因此直营模式下造成的营销用度延续走高最终成为了“盈利黑洞”。怪兽充电、美团共享充电宝和竹芒科技已逐步摒弃直营模式,转而拥抱署理模式“减负”。

曾经被贴上“伪需求”、“盈利模式单一”等标签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履历了野蛮生长、洗牌、涨价和转型之后,竟然成为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幸存者,但幸存下来之后的日子似乎加倍艰辛,努力转型自救或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在2022年的主旋律。

1

谁还使用共享充电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早已成为生涯、事情、购物和娱乐等行为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手机带来用户体验也越来越极致,诸如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1500尼特峰值亮度以及5G等等,但极致的用户体验背后,往往是以伟大的电量消耗作为价值,尤其在交通枢纽、酒吧、阛阓、景区等需要频仍使用手机的场所,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因此成为了必须品。

90后互联网从业者徐娉就以为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手机电量焦虑症”,在一次由于手机没电关机而坐不了地铁也刷不了电梯的履历后,徐娉一改昔日出门从不检查手机剩余电量的习惯,“现在总是会经常看一看尚有若干剩余电量,共享充电宝必不能少,紧要时刻可以救命。”

“虽然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许多事情,甚至出门连门禁卡都不用带,但便利的同时也让手机没电成了寸步难行的近义词。”徐娉吐槽道,“尤其是身上既没带现金也没带门禁卡的时刻,可能连回家都市酿成一种奢望。”

在校大学生于洋也是共享充电宝的拥趸者,其向「创业最前线」示意,由于学校教学楼插座太少,而且宿舍是准时供电,因此通过自用充电宝搭配共享充电宝的方式给手机充电很普遍,“共享充电宝不停涨价,以是使用频率已经不是很高了。但总体而言,共享充电宝照样不能或缺的。”

一个在悄然间发生的转变是,只管不少消费者仍愿意接受接连涨价后的共享充电宝,但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似乎已经酿成了应急和低频。

宏观层面的数据可以为之提供一些佐证。凭证锦缎研究院宣布的数据,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平均租赁时长划分为2.3和2.1小时,租赁次数划分为13.9亿次和15.6亿次。而在2020年,共享充电宝用户平均租赁时长与租赁次数划分为1.3小时与16.2亿次,平均租赁时长显著下滑,而租赁次数增速则显著放缓。

与之相对应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钱正延续走高。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讲述显示,共享充电宝的平均每笔订单价钱从2017年的1.3元增添至2018年的2.3元、2019年的4.1元以及2020年的5.3元。

也有消费者不得不忍受接连涨价的共享充电宝。对于常年在外出差的销售人士汪宇而言,共享充电宝能为其带来足够的平安感,“事情需要经常接打电话和摄影,对手机电量消耗很大,共享充电宝曾无数次在生死关头保证了手机拥有足够的电量。”

但即即是共享充电宝重度依赖者,汪宇也直呼现在已经失去了“共享充电宝自由”,“现在给手机充一次电竟然要十几块钱,不外只要没有涨得稀奇离谱就会继续使用,究竟带一个自用充电宝照样不够。”汪宇颇感无奈。

共享充电宝的价钱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蒙受预期。「创业最前线」走访山东某三线都会的几个商圈后发现,3-4元/小时基本已经成为了共享充电宝的起步价,街电的租赁价钱为3元/小时;美团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钱为3-5元/小时;怪兽充电、来电的租赁价钱则跨越了4元/小时。

“以前时常会使用共享充电宝,但现在不会了,若是由于种种意外情形导致无法实时送还,算下来充一次电的钱比吃一顿饭还要贵,十分不划算。”徐娉以为,共享充电宝价钱越来越高已让不少消费者望而生畏,而且严重削弱了用户黏性。

事实也简直云云。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0.8亿人增进至2020年的2.9亿人,但年增进率却从104.9%降至56.3%,再降至15.6%,用户增进速率显著放缓。

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共享充电宝终于要最先割韭菜了”“趁凉掉之前赶忙再赚一把”“还不如直接买一个”等论调不停于耳。

一位早已弃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向「创业最前线」示意,价钱现实上是消费者感知最为显著的因素,若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无法缔造出对应涨价的服务,那么涨价一定会导致用户规模大幅缩减。

不外,共享充电宝不停涨价最终引起了羁系部门的注重。2021年6月,小电、来电、街电和搜电等企业加入了由市场羁系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的“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聚会指出,现在“共享消费”领域普遍存在订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欠妥行为,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钱行为和竞争行为。

2

为何“被迫”转型?

在涨价被紧要叫停后,共享充电宝再次陷入了僵局,而陷入僵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模式极为单一。

以小电为例,其在招股书中指出,现在公司收入泉源主要包罗充电宝服务营业、充电宝销售及线上线下广告营业。

从营收组成来看,在2018-2020年,小电的充电宝服务营业营收占比划分为97.8%、98.8%和97.3%,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也与小电的情形大致相同,即充电宝服务营业孝顺的营收占比均跨越了95%,充电宝销售及线上线下广告营业孝顺的营收则险些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获得延续性生长,只能优先在扩大充电宝服务营业的营收上挖空心思,而不停涨价和点位扩张,就成了最直接有用的方式。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点位扩张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主要照样靠高额的入场费和佣金开路。”前述考察人士向「创业最前线」示意,“在面临优质点位的情形下,共享充电宝企业支出的入场费能占到成本的40%-50%,像在许多人流量伟大的酒吧和夜店,一年甚至要支出上百万元的用度。”

小电的招股书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征象。招股书显示,在2018-2020年,小电向点位相助同伴及渠道相助同伴支付的激励费划分为1.05亿元、7.15亿元和10.1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划分为25%、44%、53%。其中分成用度划分为1亿元、5.74亿元和7.10亿元,入场费划分为425万元、1.41亿元和3.02亿元。

针对点位的竞争随着美团的入局而变得异常猛烈。2020年,美团再次重启共享充电宝营业,依赖620万活跃商家,美团迅速从那时“三电一兽”的土地中划走了一亩三分地,到2020年年底,其市场份额一度跨越了10%。

但即即是美团,也无法一直蒙受巨额的入场费和佣金,2021年7月,美团共享充电宝营业卖力人去职后,33个自营都会点位所有被署理商接盘。

烧钱换取点位扩张的方式显然不具备可延续性,入场费和佣金耐久居高不下,大大侵蚀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净利润。

艾瑞咨询《2020共享充电宝研究讲述》中提到,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毛利率至少能到达24.85%。而各项成本中,装备成本仅为15.4%,商户成本占有最大头,快要48%。简而言之,共享充电宝企业赚来的钱其中有一半被商户抽走。

面临失衡的盈利模式,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甩掉直营模式,转而探索署理模式拓展市场。上述考察人士剖析以为,署理模式至少有三个利益,一是可以缩减开支,缓解现金流压力;二是可以将运营风险转嫁出去;三是加速渠道扩张和市场下沉。

停止现在,竹芒科技和美团共享充电宝均直接摒弃直营模式,走上了纯署理模式的蹊径,而怪兽充电和小电则是通过“直营模式 署理模式”的方式继续推进,“未来直营模式的占比会逐渐降低,署理模式将成为主流打法。”上述考察人士透露。

不外,署理模式事实能走多远仍犹未可知,有署理人士示意,“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异常猛烈,因此给署理的分成越来越低,目的在于压缩运营成本,但同时也挤压了署理的利润空间,署理注定无法耐久做下去。”

“无论是直营模式照样署理模式,都无法改变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的事态。”上述考察人士以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手艺壁垒并不高,盈利模式也可以容易复制,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脱颖而出绝非易事。归根结底,除了不停抢占点位外,还需要找到第二增进曲线。”

3

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硬伤”,但另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是产物服务同质化导致的各品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共享经济风口已往以后,资源方不得不重新审阅起共享充电宝行业。一个典型的征象是,自2018年下半年最先,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少再有融资事宜发生,仅怪兽充电在2019年完成了两轮融资。

深陷亏损泥沼且缺乏造血能力,又失去了资源方的助推,共享充电宝企业寻找第二增进曲线已迫在眉睫。

2021年4月,怪兽充电推出了白酒品牌“开欢”,并行使线下点位资源和用户资源举行推广;在此前的招股书中,怪兽充电还提及要做礼物机、智能零售柜、电子烟、IP玩具柜等,但现在尚未披露这些新行动的生长状态。

小电将眼光锁定在了数字营销服务上,其在招股书中示意,小电要与短视频公司举行战略相助,为点位的相助同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包罗组织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及直播广告;提供短视频上传及直播公布工具;向点位相助同伴提供实时销售咨询服务。

竹芒科技则决议在智能硬件领域发力。在搜电与街电合并100天后的“会师大会”上,竹芒科技宣布,公司已研发推出了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契合新场景需求的智能硬件产物。

在上述考察人士看来,共享充电宝的未来或并不晴朗,一方面,虽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不停寻找第二增进曲线,但现在效果十分有限,新营业难以经受重任;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模式很重,需要不停投入成本制造装备、铺设装备,随着摊子越来越大,其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也会响应增添。

“在我看来,共享充电宝着实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是硬件租赁。共享充电宝行业很难再有新故事可讲了。”该人士示意。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终局事实若何或许难以预料,但可预料的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未来已无关共享充电宝自己。




————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38樓   电话:   正大期货竭诚为您服务
Copyright © 2007-2019 香港正大国际期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