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期货咨询热线

行业动态>>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
正大期货:外媒:中国造船业新订单量称冠全球

来源:正大期货  2020-06-11 11:57

参考新闻网6月11日报道 韩联社首尔6月9日报道称,当地时间9日宣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今年前5个月新造船订单量远远落后于中国,位居天下第二。

报道称,凭据英国克拉克森船务公司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在1月至5月时代,中国造船厂获得总计288万修正总吨(CGT)新订单(共121艘船),占全球新订单的62%。韩国位居厥后,新订单量为90万CGT(32艘船)。

最近三年1月至5月时代,全球新造船订单大幅下跌。2018年为1582万CGT,2019年为1217万CGT,2020年为469万CGT。

数据显示,仅在5月份,中国的造船厂就获得了累计27万CGT(13艘船)的订单。韩国的造船厂仅次于中国,获得23万CGT(8艘船)的订单。然后是日本的造船厂,新订单量为5万CGT(2艘船)。

报道先容,5月全球新订单为57万CGT(27艘船),比前一个月141万CGT的订单量低了60%。中国造船厂新订单量增进源自中国海内新订单的增多。

在未交付订单方面,各国都积累了两三年的订单。数据显示,住手5月,中国的造船厂未交付订单为2624万CGT,占全球总量的36%。紧随厥后的是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分别为2022万CGT和1024万CGT。

图为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船坞内的两艘大船同时出坞。新华社

【延伸阅读】中国最大两家造船企业合并 市场份额迫近全球首位

参考新闻网10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月25日宣布,批准国有大型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团体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船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团体有限公司(CSIC,简称中船重工)合并,为组建一家占全球销售额约20%的大企业铺平了门路。

据美国《海事主管》杂志网站10月25日报道,新建立的国有企业将被命名为中国船舶团体有限公司。

国资委公布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团体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团体有限公司实行团结重组。

合并后组建的新公司将占有中国船东新船订单和修理条约的整整一半,同时占有中国的大部分水师造船流动。

另据日本《日经亚洲谈论》杂志网站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联手打造的企业堪与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匹敌,后者自己正着手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合并。

报道称,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举行合并的时间表尚未宣布。

报道称,此次合并还将增强中国制作军舰的能力,两家公司都制作航母和其他军用船只。

此外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重组后,其造船量将占有全球市场约两成的份额,迫近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现代重工业公司正推动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的整合,旨在牢固其造船量居全球首位的职位。在船舶制造领域,已泛起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包罗日本企业在内,各国企业似乎都需要举行整合。

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称,从2018年的造船完工量看,中船工业为925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二位,占有全球市场11.5%的份额;中船重工为602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三位,占有全球市场7.5%的份额。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有企业,产物涉及从散装船、集装箱船、大型客轮到航母等军用舰船的普遍领域。

报道称,由于中韩企业的大规模重组,造船业界的垄断征象已越来越显著。对于日本大牌造船企业所善于的高附加值的资源能源船舶,中韩造船企业也发起了价钱攻势。在造船需求住手增进的情况下,日本造船企业可能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谋划环境。

中船工业旗下的一处造船基地(路透社)

(2019-10-27 10:43:13)

【延伸阅读】出海记|这家中国公司要帮俄红星造船厂建车间

参考新闻网8月15日报道 俄媒援引新闻人士报道称,中国建筑团体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正与俄石油公司就为位于俄滨海边疆区的红星造船厂制作主要设施举行谈判,条约标的额约为450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9.2卢布)。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8月14日报道,新闻人士向俄罗斯媒体透露,中国建筑(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竞标船厂车间的建设条约。该车间将用于加工和切割金属,组装船舶制作中主要组件。

报道称,现在这个项目由俄石油及其互助伙伴实行。建设该项目的条约金额可能到达450亿卢布,而整个项目估量为2020亿卢布。中国建筑已在俄罗斯谋划多年,现在是开展一些商业项目。

据报道,红星造船厂的第一个车间于1954年投入使用。2010年底,企业最先大规模重修。造船厂革新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还在继续,按设计应于2024年完工交付。

(2019-08-15 00:16:01)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拟收购克罗地亚造船厂

外媒:欧洲非洲角逐WTO新掌门职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面世界经济危机之际,世贸组织8日启动总干事任命程序,现任总干事、巴西人罗伯托·阿泽维多将于8月末卸任,比原定提前一年。(@参考消息)

参考新闻网5月24日报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5月17日刊载题为《中国有意收购克罗地亚造船厂》的报道称,中国船舶重工团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已证实,正在思量可能对克罗地亚一些造船厂举行投资。

报道称,这家中国国有团体公司5月14日公布声明称,设计对可能的投资举行“深入考察”。该公司确认了乌利亚尼克造船团体旗下的两个目的。

其中包罗乌利亚尼克造船团体旗下、位于克瓦内尔湾沿海主要海港都会里耶卡的五三造船厂和位于伊斯特拉半岛西南部都会普拉的一个造船厂。中船重工证实,该公司官员最近数周已两次观光这些造船厂。

中船重工称,该公司官员在接见克罗地亚时代还与克罗地亚总理安德烈·普连科维奇就中国可能对该国举行投资举行了谈判。中船重工还称:“普连科维奇迎接中船重工在克投资兴业。”

中船重工称,在对这些造船厂的潜在投资若何辅助研发和制作知足克罗地亚要求的船只以举行更多跨国互助方面,该公司与克罗地亚官员举行了探讨。

中船重工称,设计不久后再次接见克罗地亚,对这些造船厂举行进一步深入考察,但没有说明可能将于何时就可能的投资做出决议。

报道称,五三造船厂此前为克罗地亚政府所有,2013年卖给乌利亚尼克团体。该造船厂主要是一家商业造船厂,但也介入生产海洋液压装备等系统,并已获准制造俄罗斯研制的“斯特里耶拉-10CROA1”自推进防空系统。

报道先容,位于普拉的造船厂面积大得多,是乌利亚尼克团体的主要工厂和总部所在地。这家商业造船厂也有着介入水师项目的深挚传统。已往,它制作过潜艇、微型潜艇和改装护卫舰。

报道称,政府持有25%股份的乌利亚尼克团体据称正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据路透社5月13日报道,该团体位于普拉的船厂已被一家商业法院宣告停业,未偿债务达25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本网注)。五三造船厂也面临停业程序。

报道先容,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团体之一,介入了中国多个相当主要的建设项目。近年来,中船重工日益受到扩展其国际形象的激励。有关部门以为,外洋并购将提高科技能力,改善船舶制作方式。

就金融而言,中船重工在追求外洋并购方面处于有利职位。

中国船舶重工团体有限公司动向颇受关注。图为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团体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新华社

(2019-05-24 12:14:38)

【延伸阅读】美智库: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江南造船厂10年扩大64%

参考新闻网12月21日报道 美媒称,新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最著名水师造船的口岸之一在已往十年迅速扩大。

据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12月20日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剖析的卫星图像显示,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2008年才投入生产,但已经扩大了64%。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实力课题组的研究员马修·富奈奥尔对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记者说:“中国一些最先进的军舰都出自江南造船厂,其制造的装备是中国水师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报道称,在江南造船厂,卫星图像捕捉到了中国水师正在制作的一些最新、最先进的舰艇,包罗一些055型导弹驱逐舰——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战舰之一。

富奈奥尔还说:“中国正在服役的舰船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设计。”

(2018-12-21 11:34:32)

【延伸阅读】韩媒:中国完胜韩国获百亿造船大单 韩企感应“切身痛苦”

参考新闻网8月22日报道 韩媒称,韩国造船业期待已久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落入了中国手中。此前,韩国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临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制作订单——而且该订单制作的船只属于高附加价值船舶而非廉价船舶,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行业普遍感应了“切身痛苦”。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8月21日报道,8月20日,造船海运媒体“Trade Winds”和业界新闻显示,法国海运公司CMA-CGM最近与中国两家造船公司签署了制作意向书,订单包罗9艘2.2万TEU级(1TEU即是1个20英尺长的集装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约合10.67亿元人民币),9艘船只的总订单额到达了96亿元人民币左右。

报道称,稀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船只要求同时具备传统廉价丙级锅炉油和环保燃料液化天然气驱动系统,属于双燃料系统的高附加价值船只。因此,在这个订单上落选,更令韩国感应五味杂陈。这些双燃料系统船只中的五艘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卖力制作,另外四艘由同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上外洋高桥造船公司制作。

报道称,这次的订单大战围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睁开,因此备受瞩目。在此之前,天下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是三星重工业公司今年5月制作的2.1413万TEU级集装箱船。而且,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韩国三大造船公司团体介入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展望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但效果却打破了人们的预期,中国造船公司完胜韩国。

专家们剖析以为,价钱在订单竞争中起到了决议性作用。ebest投资证券公司的研究员梁炯模(音)说,根据一年前的尺度,韩国三大造船公司制作一艘双燃料系统集装箱船的价钱高达1.75亿美元。

报道称,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造船产业已经在技术上追到韩国死后。韩国产业研究院展望,海内造船产业的竞争力最多再有2-3年,就会被中国企业赶超。

凭据英国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公司共拿到了283万CGT的造船订单,略低于中国(290万CGT),排名第二。这次跨越1.6万亿韩元的大规模订单被中国拿去后,韩国与中国的订单总量将进一步拉开差距。

(2017-08-22 00:19:01)

正大期货


————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38樓   电话:   正大期货竭诚为您服务
Copyright © 2007-2019 香港正大国际期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