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大期货 2020-11-12 15:43
正大期货网11月12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1日刊载题为《烧脑吧,“双十一”》的报道,作者系记者杨丹旭。报道指出,今年“双十一”林林总总的优惠规则让人眼花缭乱。以前“双十一”拼的是“手速”,现在拼的是“奥数”,不仅得盘算若何获得最多优惠,还得防着一不小心掉进商家套路。全文摘编如下:
原价1299元,预售价1199元,跨店优惠券每300减40,店肆优惠券满200减30,预付定金50元享两倍优惠,加购指定商品满200减20……以是,到底优惠多少钱?
从两周前最先,“双十一”广告连续轰炸,打开手机应用,促销信息扑面而来,一直在提醒我,不买就亏大了。
摩拳擦掌准备为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孝敬一点绵力,可一看庞大的打折规则,还没下单我就晕了。这那里是买东西,明显就是在考数学。
林林总总的优惠规则让人眼花缭乱:在网购平台玩“养猫”游戏,完成任务兑换购物礼券;加入会员并推荐给3名以上密友,获得优惠券;提前支付定金,在划准时间支付尾款,享受较低预售价;跨店凑单,凑满整数享受优惠;旁观网络直播带货,抢折扣券;另有准时秒杀、享受优惠等等。
看起来折扣很多多少、优惠力度很大,但要真正以广告上的优惠价买到产物,简直是太难了。
中国同伙温馨提醒我,万万别信赖商家在产物页面上标的“得手价”。10月尾最先的第一波“双十一”预售中,她相中一件衣服,网店广告“得手价299元”,她想尽办法凑种种优惠券,最后付钱时照样比“得手价”贵50元,愤愤不平找客服理论,才知道必须在11月1日0时至2时支付尾款才气享受优惠。
外媒:顺应国际潮流 中国反垄断剑指互联网巨头
报道称,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新起草的意见稿是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将矛头直接指向互联网领域的反竞争行为。(@参考消息)
隐晦的折扣潜规则把人搞得晕头转向,总之一句话:“想要便宜货,没那么容易。”难怪就连已经披荆斩棘“血拼”过好几个“双十一”的同伙都叹息:“今年‘双十一’,实在太烧脑!”
有网民讥讽,以前“双十一”拼的是“手速”,11月11日当天一过0时,率先下单的消费者享最多优惠;现在拼的可是“奥数”,不仅得盘算若何获得最多优惠,还得防着一不小心掉进商家套路。另有网民吐槽,熬夜凑单抢折扣、付尾款,不如早点放下手机睡美容觉,比“双十一”买到的护肤品更有用。
庞大的折扣划定,成了今年“双十一”最热的舆论话题,也引发官方关注。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公布提醒,提醒消费者注意促销陷阱。央视也喊话商家,“双十一”少一些套路,让利大方一点,多一点真诚,“万万不能把盘算变成了算计”。
吐槽归吐槽,中国网民照样热衷于“双十一”购物,有人还到各大电商网站搜罗折扣规则,做成攻略放到网上。这场“双十一”的盛宴,成为商家和消费者斗智斗勇的游戏。前者费尽心思,设计重重折扣门槛,赚取最大利润;后者见招拆招,尽可能换得最大优惠。
向新加坡的同事形貌种种奇葩打折法时叹息,若是脑子不够用,连买卷卫生纸都要比别人贵几元。同事开顽笑说,中国“双十一”购物节里头可都是智慧,能应付得了云云庞大的“双十一”,中国人的头脑转速一定要比新加坡人快50倍。
11月11日,快递员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顺丰速运营业点清点快件。新华社
正大期货————正大国际期货金融有限公司